登 录
注 册
首页
网站概况
网站介绍
网站顾问
项目介绍
项目专家
通知公告
网站会员
在线教育
技术培训
职业培训
证书查询
在线考试
资料下载
服务包展示
培训项目
项目介绍
项目管理
项目教学点
项目通知
培训计划
培训项目
项目专家
证书查询
新闻中心
项目新闻
行业新闻
政策法规
项目动态
合作交流
项目介绍
实训基地
政府机关
培训教学点
产品推介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留言板
新闻中心
NEWS
项目新闻
行业新闻
政策法规
项目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正文详情
中医思维下的特色惠民之路
时间:2017-08-02
分享到:
“作为基层中医医院,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怎样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张家港市中医医院院长王建春对此感慨颇多。配置硬件设备、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建设优秀人才队伍,这些只是建设一所医院的“基本功”。2012年,当王建春重新回到医院工作时,就开始思考未来如何真正发挥医院的优势为一方百姓服务。
这很时尚
“你去‘冬病夏治’了没有”
送走了绵绵的梅雨季,江南一带迎来了闷热的三伏天。江苏省张家港市中医医院的很多科室都开辟了冬病夏治治疗室,治疗室门口人头攒动,室内药香缭绕。
一个5岁的小女孩牵着妈妈的手蹦蹦跳跳地走出医院大门,粉色连衣裙领口处露出一小截贴敷胶布。小女孩名叫灵灵。“每年冬天灵灵都会咳嗽气喘,一直听周围接受过冬病夏治的人说很有效,刚刚我就带女儿去儿科的冬病夏治治疗区接受了拔罐、贴敷、中药泡脚一整套治疗。”灵灵的妈妈李女士说,现在周围的亲朋好友都选择这种简便健康的治疗方式,“这几天我们打招呼的方式都变成了‘你去冬病夏治了没有’。”
急诊二楼的大厅内药香四溢,耳鼻喉科冬病夏治的治疗室门口,几个志愿者正在为就诊的患者登记。志愿者小李介绍,入伏的这6天,耳鼻喉科已经有两千多人次接受了治疗。“您可以去诊疗室里面看看,里面有男女两个隔间。”小李掀开白色的帘布,药香味立即飘了出来。二十几位女士一个挨一个围坐了一圈。站在一旁的赵女士失落地说:“还得再等一会儿,我刚刚出去上了个卫生间回来就没位子了。”不管是妙龄少女还是头发斑白的老者,后背都拔满了大大小小的竹罐。56岁的吴阿姨刚刚起完罐,她一边整理衣服一边笑着说,“我来这冬病夏治已经3年了,以前一到冬天就胸闷咳嗽,去年我一个冬天都没有咳嗽。”
“真舒服”,刚刚拔完火罐,29岁的孔先生站起来舒展了一下腰身就套上衣服走到另一个隔间,“我有鼻窦炎,医生让我用2号药粉”。负责贴敷的孙医生接过孔先生递过去的单子看了一眼,从身后的盒子中拿出2号药粉,洒在已加热过的清凉膏贴上,揉匀后孙医生在孔先生拔罐后的紫红色印痕上找到穴位,贴了上去。“医生会根据病人的病情来选择最合适的药粉。”孙医生解释说,因为每个病人的病症不同,所以每个科室敷贴用的中药粉也是不同的。
“在汲取历代医家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针对不同病症不断完善贴敷药物的配方。”耳鼻喉科副主任董红军和同事们反复尝试,最终形成了目前的配方,“比如过敏性鼻炎且体质偏寒的患者,他们贴敷的中药粉里由麻黄、苏子、款冬花、杏仁、桂枝、桑白皮、炒黄芩、制半夏、杜仲、防风、白术、甘草12味中药,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用清凉膏作为辅药调制而成。”而辅药的选择同样不容小觑,“因为儿童的皮肤娇嫩,所以儿科的敷贴辅药用凡士林;为驱散寒邪,肺科疾病的敷贴辅药用的是姜汁。”
“每个科室的门诊医生都会在辨证后为患者开出对证的方子,患者根据方子去相应的冬病夏治治疗区治疗。”董红军笑着说,“有些冬病夏治的“老病人”熟知自己应该用几号敷贴,每年入伏时直接来诊室找医生开单子做冬病夏治的治疗。”
“我们不会在给患者贴敷、针灸、拔罐治疗后就放手不管了。”董红军指出,医院会对冬病夏治后的病人跟踪回访,了解他们的治疗效果,以便更好地调整治疗方案。
这很适宜
“身体恢复得越来越快”
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治疗,冬病夏治符合“未病先防”的疾病防御观。张家港市中医医院在三伏时坚持每天开展冬病夏治,“不为营造火热的声势,我们就是为了方便市民随时都能来接受治疗。” 王建春说,作为中医院的门诊医生最重要的是始终秉持中医思维,让患者少打针、少吃药。
王建春鼓励医生在平日接诊患者时按照“先中后西、能中不西”的理念,结合患者的病情给出合理化的中医治疗方案。但是,他发现有些门诊医生只顾着给病人开中药,“对于一些用中医适宜技术能治愈的患者,为什么还要让他们吃药呢?”
这天,王先生捂着眼睛走进张家港市中医医院眼科门诊,原来他的左眼长了一个麦粒肿,眼睛已经肿成了一条缝。眼科主任赵庆一看了看王先生的眼睛,在征求了他的同意后开具了一张中医适宜技术处方,然后为他进行了耳尖放血。“治疗麦粒肿,西医一般会采用滴眼药、手术治疗,而我们中医则采用耳尖放血。简单、有效、便宜。”赵庆一说,像王先生这种情况,一次就可以治愈,诊疗费一共也就二十几元。
“住院医师为什么不能通过辨证选择合适的中医疗法配合治疗呢?”王建春认为,中医适宜技术进病房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除了正常的检查和治疗,住院医师可以给住院病人制定科学的中医治疗方案。耳穴埋豆可以改善病人的睡眠,中药泡脚可以缓解发热、鼻塞等症状,有些术后的尿潴留可以用艾灸治疗。
程女士患有脑科疾病,她在张家港中医医院住院后,就接受了一系列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上午打完针,下午护士们会来给我做艾灸、用中药泡脚,我真的感受到身体恢复得越来越快。”隔壁床的周阿姨也点头称是,“我每天闻着艾香和草药的香味,就特别舒服,我也很快就要出院了。”
“我们希望未来有关部门可以放宽在病房中做中医适宜技术的数量,提高中医适宜技术医保的报销额度。”王建春说这样能更好更快地帮助病人痊愈出院。
这很贴心
“专家就在家门口”
“医院人太多了,这个门诊点离我家很近,而且也可以做冬病夏治。”刚刚从张家港市中医医院中昊中医门诊点走出来的王女士指着马路对面的楼群说,从家步行过来只需要十分钟。“不仅是冬病夏治,这里坐诊的医生也都是各大医院的专家,我就没必要跑到医院花时间排专家号了。”王女士说的中昊中医门诊点2015年开始挂牌运营,是张家港市中医医院开设的第二家社区门诊。
推开门诊点的大门,棕红色中药柜立在大厅四周,空气弥漫着中草药的清香。大堂左手边的诊室里,张家港市中医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顾仲道正为一位中年的先生号脉。这位曾先生患有慢性肾炎,去医院排队看病这件事让他的心理负担很重,“我家离张家港市中医医院比较远,而且专家出诊的时候我也不一定有时间。”听说医院开设了这家中医门诊点后,曾先生就一直在这里看病、吃药。“现在腿上浮肿、腰膝酸软的症状已经基本消失了,我想再吃几服药巩固一下。”看完了脉象后,顾仲道详细询问了曾先生最近的身体状况,然后翻开病历本为他分析病情。顾仲道始终认为,在门诊点出诊需要比在医院更加谨慎仔细。“建立社区门诊,是为了方便市民看病,但是诊疗效果不能打一分一毫的折扣。”
王建春认为,中医特色服务也不应局限于医院,而是应该更贴近市民一些。2013年杨舍老街中医门诊点正式运营,这是张家港市中医医院开办的第一家全中医社区门诊。“刚开始确实比较艰难,有人担心医保额度是否和医院本部一样,有人质疑收费标准是否统一,还有人对坐诊医生的资历表示怀疑。”中医门诊点负责人施美群说,毕竟外面的中医馆、理疗馆鱼龙混杂,所以病人的担心也不无道理。“只有踏踏实实做好每一项服务,才能打出金字招牌。”施美群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为了增加市民对门诊点的了解,我们在运营初期开展了一些义诊。”很快,专家们精湛的医术就吸引了大批患者。除了专家坐诊,由12人组成的中医技师团队也是社区门诊中的一大特色,他们用专业的技术为社区居民提供刮痧、艾灸、针刺、推拿、熏蒸、理疗等服务。“抽空去门诊点刮痧、拔罐”已经成为周围居民的一种休闲方式。
2016年,两个全中医门诊点的服务人次达到1.8万。“早上六点半门诊点还没开门时,就有人在门口排队了。”终于得到了市民的认可,施美群感到特别高兴。
“有些科室冬病夏治开展得不是很好。”王建春坦言,下一步要加强对医生的培训。“未来还要进一步扩大中医综合治疗室,还要在社区多开设几个全中医诊所。”他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张家港的市民不管是在医院还是在家门口,都能享受“简便验廉”的中医适宜技术。
X
姓 名:
证件号:
如您是本站会员请
点击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