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合穴概念:六腑在下肢足三阳经的合穴,称下合穴。是六腑之气输注出入的部位。(六腑之气在下肢足三阳经输注出入的部位。)下合穴的提出主要是基于《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合治内府”和《灵枢·本输》“六府皆出足之三阳,上合于手者也”的理论,即“胃合(入)于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三焦合入于委阳,膀胱合人于委中,胆合入于阳陵泉”。
(二)下合穴名称、位置:
胃、胆、膀胱三腑的下合穴,即本经五输穴中的合穴;而大肠、小肠,三焦在下肢又另有下合穴。
位置均在膝附近及以下。
(三)下合穴依据:《灵枢·本输》说:“大肠小肠,皆属于胃。”三焦是“太阳之别”,“入络膀胱”。所以大肠、小肠的下合穴都在足阳明胃经。至于三焦的下合穴,因三焦为“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与膀胱均为水液之腑,都具有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所以位于足太阳膀胱经。
(四)下合穴作用:下合穴的临床应用,《素问.咳论》说:“治府者,治其合。”说明主要用来调理六腑病证。
现在常以足三里治胃痛,上巨虚治痢疾,肠痈,下巨虚治泄泻,阳陵泉冶鱿厥,委阳、委中调理由于三焦气化失常而引起的癃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