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录 注 册
 

5月12日国际护士节,感谢所有逆行出征的白衣天使

时间:2020-05-1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1版
分享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数万名中医护理人员驰援湖北武汉一线,冲到疫情阻击战的“最前沿”。他们中有年轻的“90后”,也有抗击过非典的“老战士”,他们明知困难重重,却挺身而出,用爱为武汉新冠肺炎患者守护光明。

  成长:怀揣激情贡献中医护理力量

  对于大年初一就驰援湖北省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国家中医医疗队,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90后”护士李东旭心里除了怀有敬意,更生出一丝希冀。他希望能加入奔赴前线的队伍,运用自己的中医护理技术,跟新冠病毒进行一场“搏斗”。

  2月20日,李东旭如愿成为医疗队第三批增补人员加入一线抗疫工作。当穿戴好防护设备,跨进病区的一刻,他感受到了护理职业所肩负的重担。

  为了让中医诊疗方案能更有效地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李东旭及其他中医护理人员每天要亲自为患者冲调中药,并且严格控制中药注射剂的给药速度,填写中医护理操作执行记录单。针对新冠肺炎患者乏力、喘憋、焦虑的症状,他们开展了穴位贴敷、呼吸操、八段锦等中医护理技术。李东旭所在的金银潭医院南一区重症患者较多,所以李东旭等护理人员还要做好患者的喂水喂药、皮肤清洁等工作,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在金银潭医院奋战的几十个日日夜夜,李东旭感觉漫长而又充实。看着患者通过中医药救治病情逐渐平稳,再到痊愈,李东旭的心情也明朗起来。他表示,作为一名青年男护士,他将更加笃定地追求中医护理知识,坚守护理岗位,怀揣激情贡献中医护理力量。

  在一线,还有很多像李东旭一样的年轻护理人员,他们在火线上迅速成长,当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后,大家倍感振奋,青春之花就是要绽放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这些年轻的中医护理人,正茁壮成长。

  坚守:从抗击非典到阻击新冠肺炎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综合内科护士长谢晓磊是抗击过非典疫情的“老战士”,那是她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在前线整整工作了21天,她与同事们圆满完成了任务。

  17年后,当新冠肺炎疫情来袭,西苑医院第一时间组建援鄂医疗队,作为党员的她再次请缨。她相信,凭借着自己多年重症监护病房和综合内科病房的工作经验,一定能够胜任援鄂医疗队的工作。

  2月2日,谢晓磊接到通知,她将作为首批援鄂国家中医医疗队补充队员奔赴武汉。当她把驰援武汉的事告诉儿子时,懂事的儿子说道:“妈妈是护士长也是党员,应该去。”

  西苑医院医疗队接管的金银潭医院南一区病房,以收治重症患者为主,工作任务繁重。因为没有陪护,所以患者的生活护理都落到了护士身上。谢晓磊每天早晨6点起床,为患者输液、喂饭、更换床单、清理大小便等,尽自己所能为患者做更多的事情。因为每次下班时防护服里的衣服都是潮湿的,她总开玩笑地说:“就当作排毒了,以前从没出过这么多汗,武汉真的很‘捂汗’呀。”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管理的病区情况一天天好转,每当有人问谢晓磊在武汉最开心的事情时,她都会说:“看到患者出院的时候。”

  经历过非典,谢晓磊懂得前线的危险与困难。但是当疫情来袭,她作为中医护理人依然不顾一切,逆行出征,是责任让她奋战并坚守在一线。她和许多参加过抗击非典的“老战士”们,用经验和勇气再次筑起疫情“防火墙”。

  真情:用爱为患者点燃生命之光

  隔离病房,在这个特殊的春节,成了高危的代名词,但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援助这里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护士们,把病房当作家,把患者当亲人。

  “你是小纪吧,又等到你上班了。”一天查房时,35床的奶奶一下子就认出了东直门医院急诊科护士纪冬梅。大家很诧异,穿着厚厚防护服,大家看起来差不多,奶奶已经80岁了,如何分辨出防护服后面的人是小纪呢。“眼睛啊,我最喜欢小纪的眼睛,她的眼睛里总是透着笑意和喜庆。”另一个护士佯装吃醋地问:“奶奶,我们的眼睛里没有笑意和喜庆吗?”“都有,都有。”奶奶被逗乐了,病房里笑声连连。

  另一名住48床的老奶奶双目失明,因为怕麻烦护士,刚入院时她沉默寡言,口渴也忍着不喝水。东直门医院骨科护士杜渐知道后“批评”了她:“不好好喝水,不好好吃饭,病怎么会好呢?我们就是来照顾你们的,如果你们不麻烦我们,我们来干什么呢?”老奶奶静静地听着,浑浊的眼睛里渐渐泛起感动的泪花。“当我给她擦去泪水的那一刻,我觉得,再苍老的眼睛,只要心是暖的,泪水就是暖的。”杜渐说。

  为了缓解刚到隔离病房的患者心中的无助与恐慌,东直门医院的护士们会大声地告诉患者:“我们是从北京来的,专门来帮助你们的。”一句句话、一件件小事,让隔离病房的患者心里安稳又感动。在一线战斗的护士们工作琐碎繁复,他们用爱点燃患者的生命之光,鼓励他们在逆境中寻找力量,在黑暗寻找希望。

  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他们是最温暖的天使,是最勇敢的战士。“谢谢你们,为我们拼过命。”(本报记者 秦宇龙 李娜)

X
  • 姓 名:
  • 证件号:

如您是本站会员请点击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