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录 注 册
 

看中医更方便,还能少花钱

时间:2020-04-2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1版
分享到:

  “中西医并重、多元并存”,这是安徽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的显著特点,也是释放改革活力和红利的一项重要举措。

  截至2019年11月底,安徽省35家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组建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覆盖1016.8万人口,占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覆盖人口的三分之一,总体运行良好,初步实现了“两升两降”的改革目标,即县域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服务积极性双提升,患者费用负担与经县级中医医院住院外转率双下降,让百姓看中医更方便,还能少花钱。

  和谁“搭伙” 不止一种选择

  安徽在综合医改试点省建设过程中,始终把中医药列入重点任务加以推进,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也不例外。

  以天长市为例,当地由人民医院和中医医院两家县级医院分别牵头,与16家乡镇医疗机构、152个村卫生室,按照自愿组合、双向选择原则,组建了2个县域医共体,实现县域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全覆盖。

  “天长市医共体建设就体现了中西医并重,多元并存的思路。”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董明培告诉记者,相较于部分开展医共体试点的省市在县域只组建一家医共体的模式,安徽省要求一个县域组建2~3个医共体,既要有综合医院牵头,又要有中医医院牵头,在一个区域内形成错位发展、相互配合、优势互补、适度竞争的格局。

  安徽省还要求,通过中医医院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进一步做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通过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丰富中医药服务内涵,推动医共体从以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作用和中医药简便验廉特色优势。

  特色“医共圈” 让老乡在家门口看中医

  肥西县官亭镇中心卫生院的中医康复科,每天都有大量的群众前来进行康复治疗。作为县里重点扶持的特色科室,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当地群众治病的首选。该院中医康复科自成立以来,每年的就诊量都有近万人,而且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肥西县中医院牵头组建了紧密型医共体,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也根据自身情况组建特色“医共圈”,实现中医科室就近帮扶、中医人才就近培养,留住一大批乡土中医人才,助推当地中医药人才培养、科研教学、技术水平提升。

  “县级中医医院根据乡镇卫生院收治能力的短板,结合专科优势,采取不同形式提供针对性帮扶,而乡镇卫生院也会将技术资源向下传递。”董明培介绍说,安徽还在乡镇卫生院试行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优势病种门诊报销,使许多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即能得到解决,分流了患者,缓解了县级医院的压力。“这样一来,医改的红利就能真正惠及基层百姓,让老百姓真正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价廉、便捷的中医药服务。”

  数据“说话” 改革成效看得见

  怀宁县19所乡镇卫生院中医馆项目完成验收并投入使用,100%乡镇卫生院设立了中医科、中药房、康复科等中医科室,238个村卫生室设有中医诊疗科室,大多数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怀宁县中医医院自身实力也得到加强,于2019年6月通过二级甲等中医院评审。这是怀宁县交出的亮眼成绩单。

  怀宁的成绩是安徽省35个中医医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缩影。虽然这项工作开展的时间并不算长,但成效明显。最突出的,莫过于县域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升。数据显示,牵头县级中医医院诊疗人次、出院人次与2018年同比增长了12.3%和55.3%。中医医院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积极性也大幅提升。董明培介绍,由于实行包干资金结余自主使用的政策,中医医疗机构应用中医药治疗方法控制成本的积极性被有效调动起来。与此同时,经县级中医医院住院外转率也有所下降,2019年县中医院医共体外转住院患者占县中医院医共体出院病人17%,低于全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患者外转率,医共体内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机制初步建立。老百姓钱袋子的负担也轻了。2019年中医医共体医保报销比例73.6%,高于全省城乡居民平均水平;个人自付比例26.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本报记者 黄蓓)


X
  • 姓 名:
  • 证件号:

如您是本站会员请点击这里登录>>